健康教育
健康教育 > 健康教育
针灸治疗小儿脑瘫
发表时间:[2016-06-06] 浏览次数:5997
小儿脑瘫属祖国医学“五软”、“五迟”、“五硬”等范畴,主要因难产窒息、父母精血不足等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、脾肾两虚、脑髓失充所致,故而大部分患儿体质较差,常伴有营养不良、厌食、汗多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、脾气暴躁、睡眠障碍、癫痫等症状。因此,能否增强患儿体质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,成为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关键环节,而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疗法独具特色,在小儿脑瘫康复及伴发症的治疗方面疗效显著。
针灸,即针刺和灸法的简称,该疗法独具特色,注重天人相应、形神兼具的整体观念。在临床治疗中,针灸体系的辨证论治多从脏腑、经络及腧穴入手,采用循经、远部及局部取穴的方法。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,针刺后能减轻脑组织水肿,降低一氧化氮及丙二醛水平,使自由基损伤减轻,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,提高神经兴奋,促进神经传导功能,清除氧自由基,减少后遗症的发生,促进脑瘫肢体的功能恢复,还可以扩张脑血管,增加脑血管弹性和脑血流量,从而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,改善缺氧和中枢神经细胞功能。
针刺疗法:目前,在国内影响最大、疗效最好、比较简洁的脑瘫针刺疗法,便是靳三针疗法。靳三针主要以头部穴位(益智四项)为主,配合四肢远端穴位,结合功能训练,疗效可靠。具体针刺方法如下:
针刺治疗脑瘫方法:
主穴:益智四项,即四神针、脑三针、智三针、颞三针。
加减:睡眠障碍者加手智针;语言障碍者加舌三针;伴发癫痫者加痫三针;盗汗者加太溪、阴郄;厌食者加中脘、足三里;烦躁者加后溪、大椎。
艾灸疗法:此法作为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。《黄帝内经》说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;《医学入门》载有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。中医学认为:“艾”,性温,味芳香,善通十二经脉,具有温经散寒、扶阳固脱、消瘀散结、防病保健的作用。由于脑瘫患儿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,故可以通过艾灸扶正祛邪,调和阴阳,培元固本,促进气血化生,使筋强骨健,肌肉充实。
施灸穴位:以督脉穴为主,如大椎、身柱、腰阳关等,配合手足阳明经穴以疏通阳脉,促进气血运行。
辨证选穴:肾气亏虚型灸肾俞、关元、命门、气海; 遗尿者灸中极;
脾气不足型灸脾俞、足三里、中脘; 纳差者灸公孙;
肝血不足型灸肝俞、膈俞、肾俞、血海、气海。
由此可见,针灸在治疗脑瘫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,但由于小儿脑瘫的症状复杂,并发症繁多,治疗配合度较差等因素,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。然而,脑瘫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,因此,如何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,又如何在繁多的治疗手段中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,需要中医和西医更加有效的紧密结合。
针灸,即针刺和灸法的简称,该疗法独具特色,注重天人相应、形神兼具的整体观念。在临床治疗中,针灸体系的辨证论治多从脏腑、经络及腧穴入手,采用循经、远部及局部取穴的方法。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,针刺后能减轻脑组织水肿,降低一氧化氮及丙二醛水平,使自由基损伤减轻,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,提高神经兴奋,促进神经传导功能,清除氧自由基,减少后遗症的发生,促进脑瘫肢体的功能恢复,还可以扩张脑血管,增加脑血管弹性和脑血流量,从而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,改善缺氧和中枢神经细胞功能。
针刺疗法:目前,在国内影响最大、疗效最好、比较简洁的脑瘫针刺疗法,便是靳三针疗法。靳三针主要以头部穴位(益智四项)为主,配合四肢远端穴位,结合功能训练,疗效可靠。具体针刺方法如下:
针刺治疗脑瘫方法:
主穴:益智四项,即四神针、脑三针、智三针、颞三针。
加减:睡眠障碍者加手智针;语言障碍者加舌三针;伴发癫痫者加痫三针;盗汗者加太溪、阴郄;厌食者加中脘、足三里;烦躁者加后溪、大椎。
艾灸疗法:此法作为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。《黄帝内经》说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;《医学入门》载有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。中医学认为:“艾”,性温,味芳香,善通十二经脉,具有温经散寒、扶阳固脱、消瘀散结、防病保健的作用。由于脑瘫患儿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,故可以通过艾灸扶正祛邪,调和阴阳,培元固本,促进气血化生,使筋强骨健,肌肉充实。
施灸穴位:以督脉穴为主,如大椎、身柱、腰阳关等,配合手足阳明经穴以疏通阳脉,促进气血运行。
辨证选穴:肾气亏虚型灸肾俞、关元、命门、气海; 遗尿者灸中极;
脾气不足型灸脾俞、足三里、中脘; 纳差者灸公孙;
肝血不足型灸肝俞、膈俞、肾俞、血海、气海。
由此可见,针灸在治疗脑瘫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,但由于小儿脑瘫的症状复杂,并发症繁多,治疗配合度较差等因素,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。然而,脑瘫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,因此,如何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,又如何在繁多的治疗手段中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,需要中医和西医更加有效的紧密结合。